作者:
時間:2020年05月19日
信息來源:
華為突破只發(fā)生在美國之外
2005年作為公司在發(fā)達國家市場上的突破之年,這其實只是華為內部自我安慰的說法。發(fā)達市場中最重要的美國市場,華為一直是循其門而不得其入。
華為在美國市場屢戰(zhàn)屢敗,屢敗屢戰(zhàn),恍如堂?吉訶德大戰(zhàn)風車,每一次碰釘子的故事,最后幾乎都釀成重大的形象危機,成為媒體與公眾口中熱議的話題。尤為可怕的是,這些危機幾乎都上升至國家安全、國際關系層面,超越了商業(yè)范疇,使華為在危機的漩渦之中成為一個茫然而被動的棋子。華為為什么要對美國市場志在必得?筆者將在其他章節(jié)進行分析。此一部分,我們只做事實敘述,不妨看看華為2005年之后,在美國以及在美國之外的發(fā)達國家市場的不同際遇。
2007年,華為成為歐洲所有主流電信運營商的合作伙伴;它同時被沃達豐授予“2007杰出表現(xiàn)獎”,是當年唯一獲此獎項的網絡設備供應商。在技術儲備方面,華為2007年的專利申請在全球排名第四;當年推出的基于全IP網絡的移動固定融合(FMC)解決方案戰(zhàn)略,能夠有力地幫助運營商減少能源消耗,節(jié)省運作總成本。而在美國的情況是,華為在2007年發(fā)出的并購3Com公司的計劃,在美國政府的干預下被迫流產。
2010年,在移動通信邁入4G的時代,華為在全球部署了超過80個SingleRAN商用網絡(多制式、多網絡融合解決方案),并已成為全球排名第二的電信設備商,它還加入聯(lián)合國世界寬帶委員會,獲得了英國《經濟學人》雜志2010年度公司創(chuàng)新獎。但在美國,2010年秋天,斯普林特同Nextel通信公司計劃升級網絡,華為提交的可為對方節(jié)省8億美元成本的投標方案卻在美國眾議院議員們的阻止下,被迫取消資格。
2011年2月,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(CFIUS)要求華為撤回收購3Leaf公司的審查申請,引起了外界更大的關注。華為副董事長胡厚崑(也擔任美國華為公司的董事長)因此向美國總統(tǒng)奧巴馬發(fā)出了一封公開信。信的結尾,胡厚崑提出,希望美國政府針對所有質疑向華為發(fā)出正式的調查,力圖證明華為作為獨立商業(yè)公司的清白資格。胡厚崑的這封公開信,最后的確引來了美國國會對華為的正式調查。從2011年始,擔任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委員的羅杰斯開始推動了有關華為可能“涉嫌危害美國國家安全”的調查,到2011年年底,調查擴大到了中興通訊。2012年10月,調查有了結論,結果并不如華為當初胡厚崑在公開信中期望的那樣,“能證明我們(華為)是一家真正的商業(yè)公司”,而是十分嚴重的質疑,和數條極為不利的“建議”。報告認為,“美國應該以懷疑的目光審察中國電信公司在美國電信市場的持續(xù)滲透”,同時,“強烈建議美國私營部門實體考慮與華為、中興進行設備或服務業(yè)務往來相關的長期安全隱患”。這些所謂的“建議”,幾乎對華為在美國市場上的一切拓展行動出示了紅牌。
不過,盡管在美國遭遇了連番的挫折,華為2012年的銷售業(yè)績仍令人感到驚嘆。在2013年元旦的輪值CEO致辭中,華為當值CEO郭平預計,公司2012年的銷售收入有望突破350億美元,而凈利潤將達24億美元左右,同比均有可能實現(xiàn)超過10%的增長。這的確是能夠讓公司上下全員振奮的消息。
文章摘抄于:《華為哲學概論 》作者:樓河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
聲明: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建議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(lián)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